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文学

诗人杨万里的荷花心结

2023-08-15 20:14:49 高考在线

  诗人杨万里的荷花心结:

  壹

  南宋的一个清晨,西湖岸边的净慈禅寺静立在一片晓雾中。忽然,寺门“咿呀”一声打开了,走出两个中年男子,他们是杨万里和林子方。两人与寺僧作揖告别后,往西湖边走去。

  天上还挂着一弯残月,空气清新怡人,他们在西湖的柳树间穿行。清晨的阳光照过来,一树树柳叶清亮勃发,仿佛被阳光洗过似的。杨万里只觉神清气爽,步子也轻了。从南山往北一拐,放眼西湖,呵——杨万里不觉呆了一下,只见西湖上连绵无际的荷花都被清晨的阳光叫醒了,舒展着身子,抖擞着精气神,那荷叶格外的绿,荷花格外的红。这些在初阳里摇曳的荷花,分明是在向他邀请诗句啊。

  于是诗人驻足停步,凝视一望无际的`荷叶,一首脍炙千年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诞生了。 其一:出得西湖月尚残, 荷花荡里柳行间。红香世界清凉国, 行了南山却北山。其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在杭州,随便找个人也能吟“映日荷花别样红”,可真正知道杨万里的并不多。虽然这是一组描写西湖六月美景的诗,但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诗人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贰

  净慈寺向来有留宿诗人的传统。清代袁枚《随园诗话》说,净慈寺僧常将诗人“留宿古寺,诗成传抄,纸价为贵”。

  净慈寺,位于西湖南岸的南屏山慧日峰下,是杭州历史上的四大古刹之一。早在公元954年五代吴越国钱弘俶为高僧永明禅师而建,原名永明禅院,南宋时改称净慈寺。

  在净慈寺门右边有“南屏晚钟”碑亭,著名的西湖十景之—的南屏晚钟就在这里敲响。净慈寺的钟声在历史上久负盛名,唐代诗人张岱“夜气滃南屏,轻风薄如纸;钟声出上方,夜渡空江水”的诗句,把净慈寺钟声的美妙写得出神入境了。每当傍晚,夕阳西下,暮色苍茫,钟声在群山碧空中回荡,响彻西湖云霄。

  乾隆十六年(1751年)弘历南巡时,又亲书“敕建净慈禅寺”寺额,为僧众仰慕的东南古刹。千百年来,沧海桑田,寺塔相继刻废圮,净慈寺亦屡毁屡建,成为南山的一个孤寺。

  叁

  那年夏天,杨万里与林子方为避暑气,来到净慈寺小聚。杨万里和林子方在寺里的长廊漫步,在林壑幽深的山脚边小坐。佛茶清冽,佛地净幽,谈兴怎能不浓?

  杨万里出生于1127年,正好与南宋同年。作为南宋的同龄人,在杨万里的一生中,强国雪耻成了最主要的心结。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杨万里60岁左右,这时他结束了长期在外为官的生涯,被召回到天子身边,官至秘书少监,还任太子侍读。杨万里在这样一个苟安朝廷里混,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性就成了他为人处事的信条。

  林子方举进士后,曾担任直阁秘书。时任秘书少监、太子侍读的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也曾一同切磋诗词文艺,两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

  就在写这首诗后没几年,杨万里真的被朝廷挤压,弃官回家。此后的15年里,天子一招再招,他坚辞不出。其清高如许,不愧是荷花诗词千年擂主的真本色。

  肆

  杨万里的诗,特别是众多的写荷咏荷的诗词,折射出了文人的品格。杨万里的另一首小令《昭君怨•咏荷上雨 》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夏日午眠,梦见荡舟西湖荷花间,满湖烟水迷茫、荷花氤氲清香扑鼻。突然如筛豆般的阵雨敲击船篷,发出“扑”、“扑”的声音,把我从西湖赏荷的梦境中惊醒。以为是在西湖赏荷,却原来是在家中午休。梦醒后观庭院荷池,急雨敲打荷叶,雨珠跳上跳下,晶莹的雨点忽聚忽散,散了如断线的珍珠,四处迸射,最后聚在叶心,像一窝泛波的水银,亮晶晶的。

  诗言志。这首小令用轻松活泼的笔调,写了诗人自己梦中泛舟西湖的情景,构思巧妙,意境新颖,极富变化,细细品味,似乎看到了诗人的平静与极具细腻的心态。杨万里的为诗为人影响了后人,在他辞官的最后日子里,“退休南溪之上。老屋一区,仅庇风雨。长须赤脚,才三四人。”那也不是在避世,而是要在污泥中留一股清气、留一份纯美在人间!这就是一个诗人的荷花心结。

  诗人杨万里的荷花古诗《小池》赏析: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赏析

  这首诗小巧、精致,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

  第一句,紧扣题目写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细流的泉水。泉水从洞口流出,没有一丝声响,当然是小之又小的。流出的泉水形成一股细流,更是小而又小了。这本来很寻常,然而作者却凭空加一“惜”字,说好像泉眼很爱惜这股细流,吝啬地舍不得多流一点儿。于是这句诗就立刻飞动起来,变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

  第二句,写树阴在晴朗柔和的风光里,遮住水面。这也是极平常之事,可诗人加一“爱”字,似乎用她的阴凉盖住小池,以免水分蒸发而干涸,这样就化无情为有情了。而且,诗舍形取影,重点表现水面上的柔枝婆娑弄影,十分空灵。

  三、四句把焦点缩小,写池中一株小荷以及荷上的蜻蜓。小荷刚把她的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显露出勃勃生机,可在这尖尖嫩角上却早有一只小小蜻蜓立在上面,它似乎要捷足先登,领略春光。小荷与蜻蜓,一个“才露”,一个“早有”,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景物。

  诗人触物起兴,用敏捷灵巧的手法,描绘充满情趣的特定场景,把大自然中的极平常的细小事物写得相亲相依,和谐一体,活泼自然,流转圆活,风趣诙谐,通俗明快。且将此诗写的犹如一幅画,画面层次丰富:太阳、树木、小荷、小池,色彩艳丽,还有明亮的阳光、深绿的树荫、翠绿的小荷、鲜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画面充满动感:飞舞的蜻蜓、影绰的池水,充满了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