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教案模板
2023-08-15 00:48:13语文歌谣教学设计模板
2023-08-13 14:50:05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总结梳理分析7篇
2023-08-11 12:37:47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2023-08-10 04:26:09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范文
2023-08-11 06:00:18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范文
2023-08-17 19:27:40二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参考范文
2023-08-06 09:40:54海豚有哪些知识最新大全
2023-08-05 21:11:58最美高校辅导员先进事迹个人心得五篇
2023-08-10 09:00:31立夏节气的朋友圈祝福语有哪些
2023-08-15 00:10:13中学秋季运动会主持词最新五篇
2023-08-15 05:30:11
语文写作的教学方法手段
语文写作的教学方法1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就是指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形式与发展,对小学生心理个性特征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底生花。如何提高小学生整体作文水平,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主要做法如下:
一、认清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性质
所谓“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是指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是“写话”和“习作”的结合。这既符合小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认识规律,又符合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小学生的作文实质是练习用笔来说话。在学生已经学会或基本学会了用口语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学会用笔来说话,实现口头到笔头的转化,把写变成了一种由内到外的自由倾吐,使学生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毫无拘束地写下来,从而形成一种写作主体,写自己的自得之见,抒自己的自然之情,用自己的自由之笔,写自己自在之趣的思想境界,这样就从心底里排除了“作文难”的障碍,减轻了学生心灵的压力,有利于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显而易见,小学作文教学的过程,必须有教师的引导,于是便形成了作文教学活动区别于一般认识活动的独特的“三维结构”(教师、学生、习作内容),是教师“教”学生“练习”作文的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有机统一的过程。
二、创设情境,深挖题目内涵
作文是客观事物在学生头脑中的正确反映。作文是否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文章表达的思想是否健康取决于学生思想认识是否正确。因此,作文教学中始终要把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写作作为教学的目的,并结合具体的作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努力提高学生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的能力。如,我给学生出《可爱的家乡》一题,不是对学生空洞的说教,让学生来写家乡的可爱,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而是发动学生深入调查,并要求做好记录,通过调查使学生一致认识到:只有改革开放,我们的祖国才能越来越富强。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写出的文章也大多有血有肉,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党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依据情境创设,深入挖掘出题目的内涵,从而帮助学生整理清楚作文的思路,扣住作文的重点,为作文的“航行”点燃一盏明亮的“航标灯”。
三、合理命题,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它能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向着认定的目标前进。作文是现实的生活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命题作文要结合现实生活,一个好的题目,往往能起着概括全文,点明中心,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和兴趣的作用,犹如火种投入干柴,使之熊熊燃烧。反之如果题目不当,脱离实际或者公式化,学生作文就会感到无米下锅。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吐真情,不说空话、假话,作文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作文要靠生活积累,那么我们的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为此,作文命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命题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使每次作文在学生布局谋篇时,突破一个难点,突出一个重点
教师必须思想端正、目的明确,在教学前要想出好题,从有利于学生产生写作的,有利于学生自由选择材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与想象力为出发点,不要在命题上为难学生。
2。命题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班级里,学生有家庭状况的差异,如有的随父母坐过飞机,看过大海,登过高山,有的则从没出过远门,若教师让学生写大海、高山之类的文章,一些学生就无法可写。为此,我们可能出半命题作文,如《我第一次……》或《我爱……》,让学生去补充完整后再去写。此外,教师在作文命题时还必须注意要有趣味性、启发性和及时性。
四、把握写作要求,训练审题能力
要做好作文,把握题意是写作的基础。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审题训练:第一是析题的训练。可将一些题目让学生详细剖析,把握题目的“表”与“里”,“露”与“含”的意思。围绕题目提几个“什么”“怎么样”之类的问题,自问自答,直到能回答出“这篇文章要写什么?”如《挖泉水》,学生可以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谁挖泉水?什么时候?为什么挖泉水?怎样挖泉水?结果如何?”在提问的过程中,学生实际上就抓住了重点词“挖”理清了事情的发展顺序。《记难忘的一件事》,要抓住“难忘”;《记有趣的一件事》要抓住“有趣”。第二是辨析训练。可将一组题目,要求学生比较,区分异同,弄清要写的内容、中心及角度。如《记一个勤奋学习的同学》与《记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同学》进行比较,后一个范围较大,除了写勤奋学习之外,还可写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热爱劳动等内容。此外,还要有选题、配题、拟题训练等。如果学生用这种方法去写作文,就能迅速地找到一把通过“审题关”的“金钥匙”。
五、注重“书面”与“口头”作文相结合
就作文教学而言,老师要注重“书面”与“口头”作文相结合,培养学生刻苦训练作文的自觉性,平时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对学生进行写作目的的教育,让学生懂得写好作文的重要性。(2)经常给学生读报纸杂志上的优秀作文和较好的学生写作,并结合班级实际,表扬勤于刻苦写作的学生。(3)结合课文,创设情境,即兴作文。(4)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深入到城市、部队、敬老院、博物馆等参观访问,使学生学会观察方法,达到视而有见,听而有闻,善于思考,现场口头描述,从生活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在现实作文教学实践中,反映出来的却不是这样,而是教师给学生提供材料,提供范文,让学生“照葫芦画瓢”写葫芦文。提供提纲,扎起框架,让学生填“框架文”,像这样指导学生作文,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忽视了训练过程,忽视了学生习作中的主体性,使学生陷于被动学习的局面。因此写出来的作文往往是鹦鹉学舌、假话空话连篇,千篇一律,很难写出内容具体、生动,说真话、吐真情,有创意的作文,这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
总之,在当前课改的洪流中,要切实做好师资培训工作,加大教研力度,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谙熟门径,从而让学生自由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无拘束地写,想怎么写,就写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把作文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表达出来,并做到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有具体内容、有真情实感。让学生主动参与写作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习作热情,使学生把写话、习作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自觉需要,切实培养、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特别是思维的加工和整理能力,从而提高作文能力。因此,把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作为统一的整体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一体化地完成,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作文教学的理想境界。
语文写作的教学方法2
一、存在问题:
(一 )、人性的泯灭
当前,我们的作文教学仍然坚持“以文为本”,将“现代人”压抑在“过去人”的阴影之下,将作文形式凌驾于作文内容之上,造成了学生写作心理上的依附与盲从,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创造个性和创新能力,使作文这种既可“自娱”,又可“娱人”的精神性实践活动,戴上了僵化的教条主义镣铐。作文教学无于作茧自缚,缘木求鱼。
学生的作文大抵是胡编乱套,千山一形,万水一色,缺乏鲜明个性。张文德曾痛心疾首地坦言:“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灿烂……”,这恰恰正是在这个关键之处违背了人的自然生长规律,走入了歧途,陷入了迷乱。”作文教学中不见了感情,不见了人性的各种活动表现,这就是当前作文教学的病根所在。
(拔苗助长,好高务远,欲速而不达,造成了作文教学基础不牢,中层不稳的恶性循环,教师则怨声载道,学生则谈作“色”变。)
(二)、创造的扼杀
在当今的作文教学中,最残酷、最叫人心寒的莫过于对学生们创造性的扼杀。青年作家晓苏先生曾在一次写作的学术报告上讲述过一个扼杀创造性的典型例案:有一个学生写了一题为《犯错误以后》的作文,其中花了较多的笔墨写了自己去班主任的办公室路上,看见一只空易拉罐,便情不自禁地用脚向前踢着玩,而且踢着踢着,觉得不过瘾,干脆用力一踢,将易拉罐踢得老高,易拉罐飞起来的弧度和姿势很好看。文中就写了这样的一个细节,但后来语文老师改作时以“无关主题”为由,把这段话完全删去。晓苏则提醒我们:这就是对创造性的扼杀,因为,这一段生动而传神地表现了一名学生犯错误后在去老师办公室的路上微妙而又复杂的心理。它不仅与主题有关,而且关系密切,怎么能够随意删去呢?作文教学中对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扼杀由此可见一斑。
二、研究对策:
(一)、进行人文性教育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应有突出的表现。我们只有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学做真人、追求真知、吐露真言、抒发真情,让课堂充满人文的灿烂的阳光,才能使作文成为一种真正提高人素质的活动。
1、追求人性之美
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做真人、求真知、抒真情、吐真言,就须让学生懂得追求人性之美。为了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人性之美,我让学生在阅读中增加个性化的语言材料。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对于儿童来说,在大量识字后,应广泛阅读适合于儿童接受的文学性强的课文,接触多种语言风格的文章,了解个性化的语言,这对于作文有重要意义。它可以让学生懂得教科书不是高不可及的,它来源于生活,是人写出来的。学习教科书是为了打基础,而创造性地掌握语言工具,还得靠自己的悟性。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习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认识,避免概念化的思维方式。养成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心、对国家的热爱、对别人的关爱、对丑恶行为的憎恨。让学生走出学校封闭的空间,把社会作为课堂,饱览祖国大好河山,领略祖国山河美。深入社区,感受社会变革;采访人物,了解人物思想感情,挖掘人性美;开展调查访问,感受身边的变化。这些是学生对生活的直接体验,因此也就不难从文中见“人”。
2、引导学生充分展示个性
在引导学生追求人性美,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的同时,还要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展示学生个性。写作中,首先是要求学生有自己的感受,有独特的见解;在表达中不说套话、假话;有自己的想像,自己的观察,自己的真情实感;鼓励学生自主地选择表达的内容和形式,真切地反映自己的所见所闻,写出有自己特色的作文。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让学生多写想象作文,展开想象的翅膀。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独特性是他的特点。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特点,他们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让他们写想象作文,能使他们自由的天性得到的发挥。 多阅读充满创造想像的作品尤其鼓励学生有“异想天开”的创造想像。不断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肯定和鼓励他们的点滴发现。
要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还需要创造一种精神振奋、生气勃勃的课堂气氛。如要求写一种动物,由于多媒体CAI软件的设计,学生不再限于写自己身边的猫、狗,而是在奇妙的动物世界中了解性情粗暴的美洲豹、行动迟缓的亚洲黑熊、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以及一身刺甲的夜行刺猬等,学生的兴趣,在声、光、色的传递中,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中得以激发,他们大可依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我手写我口,我口表我心。”他们的写作欲望挥笔如流云,心情表达了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并逐渐增强实践中提高分析、认识事物的能力,逐渐形成自己的主观意识。个性倾向得以充分发挥并不断萌芽滋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由命题,自主选材,自行写作。其次对事物的看法,对社会的认识,对自身解剖等在作文中得以倾诉,对邪恶、对挫折、对正义,有自己独特看法和见解,使其天资、兴趣、爱好、特长得以充分发挥,从而形成了作文教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气象。
在二年级的一堂口语交际课上,我们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小鸭子掉进坑里了,它该怎么办呢?(“呼救”“自己想办法”)哪些动物听见了,或者看见了,它们会怎么做?如何对话?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像,各抒己见,议论纷纷,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而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像编故事,自由组合排练童话,并当堂表演、评议。课堂成为了萌发学生联想比较、综合抉择、开拓创新的阵地,课堂上充满了人文的阳光。
3、引导学生感受习作中的真、善、美
学生在习作中表达的是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感受、认识和态度,是他们想像中的美好的世界。在讲评时,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能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文章中所流露的真、善、美的真情实感,以此来唤醒、影响更多的学生,以提高他们求真知、抒真情、吐真言的自觉性。
(二)、培养创造能力
创造是个性发展的动力与源泉。“如果没有创造性,也就没有新面貌”,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
1、培养创新意识,也可以称作创新精神。包括好奇心,探究的兴趣,求新求异的欲望等。学生爱写还是厌写,爱问还是不问,对新异事物敏感还是麻木,主要取决于后天的教育。美国心理学家桑戴克曾调查表明:后天的教育对人的智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千方百计地保护他们的好奇心,不断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肯定和鼓励他们点滴的发现,像爱护幼苗一样呵护和培植他们的创新意识。
写作文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教师首先要强化学生求异创新的意识。要让学生在日记中,把自己每一天的所见所闻、喜怒哀乐、有个性的人和事,有选择地,有目的地记录下来,向日记吐露心声,表达情感。其次要鼓励学生运用课内外知识,自己去创作。学生有大量课外知识的积淀,快速多变的信息传递和长时间的练笔,他们可以尽情驰骋想象,淋漓尽致地发挥,进行创作。第三要让学生打破思维定式,敢想敢写,进行跨越式写作。画出一个圆,一个梯形,一个三角形,想象出一个美好的事物或编写一个故事,写成小文。这些作文以童话、寓言、散文的形式展示出来,既有学生生活的体验,又有丰富的想象。
如:我为学生设计的《小猫钓鱼新法》、《1234567的演变》等文题。这些文题令学生耳目一新,立刻引来浓厚的兴趣。他们为小猫设计了许多种钓鱼的方法。学生们运用“克隆技术”“电脑网络”等高科技手段的设想,使小猫钓鱼法由过去的单一性向多面化发展,有深度,有广度,更有时代性。
2、培养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首先是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它要求在理解中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感受,有独特的见解;在表达中不说套话、假话,有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观察,自己的真情实感,在与众不同中透出新意。其次是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作文教学既要让学生多阅读充满创造想象的神话、童话、科幻故事,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特别是异想天开的创造想象。
想象作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最有效的途径,小学生也特别喜爱写这类文章。一次,我让学生每人命一个自己最喜爱的作文题,73%的学生命的是想象作文题,如《二十年后的我》、《21世纪的我》、《假如我是市长》、《假如地球的寿命只剩三天》、《如果我会七十二变》、《我想象中的王国》……。
再有这么一个教例:一老师让学生写一篇以《小草》为题的作文。在写作中,学生大多是赞美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或表现小草默默美化环境的无私奉献精神,这当然好。但有一个学生却是批判小草,认为小草软弱,没有骨气,风吹两边倒。结果,老师判这位学生的作文不符合要求,理由是离题。笔者认为,这篇作文应给高分,因为他的思维与众不同,有独创性。
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思维方式表述见解,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如写“雪”,既可写它的纯洁,也可写它的虚伪,、因为它掩盖了一切肮脏的东西;写一件事,既可从这个角度写。也可从另外的角度去表现。千万不要追求千篇一律,要真正让学生“我手写我口,我笔表我心”。
作文教学是能反映学生意识的特殊教学形式。因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让作文教学沐浴着人文的灿烂的阳光,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切实完善学生的人格,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语文写作的教学方法3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通过片段训练,学生能对一件事情做到具体叙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练习,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营造浓郁的文学氛围,激发学习文学热情,陶冶学生心情。
教学重点:片段练习
教学难点:通过片段练习,掌握如何使作文具体化的技巧方法
教学设想:演示实验—练习—分析—片段练习—方法总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堂导入:
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到最可怕的是写作文,感到最难的也是写作文,胶尽脑汁而无处下笔,搜肠刮肚找不到一个恰当的词语。不由的发出感叹:“作文难啊,难于上晴天”。其实作文难写吗?答案是肯定的!真那么难写吗?亦不
语文作文教学方法4
有幸去听了一次小学作文培训班的讲课,从中学习收获颇多,受益匪浅,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小学生写作现状
很多小学生写作文的时候不知道写什么,究其原因,并不是生活中无内容,主要是由于小学生观察能力差,不善于通过观察获取或积累作文素材。本次作文指导主要告诉我们学生生活中哪些可以作为素材外,还注意把写作同他的生活结合起来,把写作训练和集体活动统一起来,每次作文都有意创设情境,让他眼见为实,先看后写。闫老师先是带领学生们在课堂上模仿动物叫声,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声音,引导孩子们观察交流,然后才让孩子们动手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看到的。这就很好的解决了孩子们“写什么”的问题。
2、“赏评”是的教法
“赏评”是的教法,“学生”是的老师,本节课介绍了自己是如何利用“赏评”来帮助学生写好作文的。在让学生说的过程中学生自己评议,对好的给与鼓励,是啊,哪个孩子不愿意得到老师的赏评呢?赏评更能提高孩子作文的积极性,不要总盯着孩子的那一点点儿毛病,我们更要看到孩子们的进步,一有进步就赞赏他,这样,学生会越来越好。
3、课堂气氛活跃让孩子不再害怕作文
写作课课堂气氛很重要,作文课就要活跃,让学生畅所欲言,能说敢说,说多了既锻炼了表达能力又能提高写作水平。
我发现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身边很多写作的资源。猜词游戏是我和学生们喜欢也一直在做的游戏,而我只是把它作为语文字词学习的手段却从没想过他可以作为学生学习自作的素材,是呀,这是孩子们热衷的,他该有多少话要写一写这个给他枯燥的学习生活带来快乐的课堂啊!不管是哪种作文模式,我们只要牢牢记住一点:想办法让学生对即将进行的写作产生强烈的期待,不吐不快,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
让学生尽情地去玩、去享受,去尽情的述说,去畅快的表达,这或许也是作文的一条新路子,先把材料,最深刻、最真实、最火花一现的记下来,然后有专门的时间再组织材料,写成正式的、规范的作文。
听着老师老师报告的声音,看着那一张张蕴含着他心血的照片,心底有暖暖的感动,但我觉得在热血之外在作文教学中还应注意一个问题:每一次作文不仅仅是让学生乐写,还应对学生的习作进行指导,这样学生在快乐中也会学会一类作文的方法或经验,毕竟每一次作文的安排是紧跟单元内容紧密相联系的,每次的作文训练重点应该是不一样的。
听着老师老师的报告,他的语言或幽默,或风趣,或严谨,或个性,在如沐春风里走进广阔的语文教学的天地,再一次觉得:教语文,是快乐的!
我想牢牢记住这几点指导我以后的工作:
1、为什么要写作?什么是好习作?通过作文教育期待给孩子什么?
2、儿童的思维经常是模糊的,学校是个允许任何孩子都能犯错的地方。
3、经常回想自己的童年,想想那时的我们,喜欢什么。
4、即使再不开心也不要皱眉头,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有谁会爱上你的笑容!
语文写作的教学方法5
一直以来,我都怕教作文。常常教观察,学生不善于观察;教积累,学生厌烦积累;教修改,学生惧怕修改。在许多学生看来,写作文无疑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因为不想写,也因为没东西可写。为了应付老师的作业,便去抄袭,瞎编,于是许多作文就成了假话、空话、废话的聚集地。
所有的这一切只因为田玉老师而改变。他的作文感知训练课让我犹如醍醐灌顶。十几年的教学经验,不如听几节田玉老师的作文感知训练课来得实用。我尝试按田老师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的习作,只短短一个学期,学生的习作水平就有了明显的提高。田老师的作文感知训练课究竟妙在哪里?
经过仔细的比较分析,才发现田老师的作文感知训练是由人而文,我的作文课是由文而文。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我在引导学生如何写作文显得束手无策,更多的是关注学生都写了些什么?内容是否真实新颖,表达是否通顺流畅,文字是否优美生动,至于学生是怎么写出来的,从来不去深究,只问结果,不问过程。以为教作文就是教文字表达,从语言文字入手指导学生的习作,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与生活实践脱节,作文课枯燥无味,我教得累,学生也学得怕。
田老师的作文感知训练课,从训练人的感知开始,调动了眼、鼻、手、耳、口等感官,感知生活中的人、物、情、景。从人的感知出发,写作文不再是“手”的事情,还是眼、鼻、耳、口的事情,各个感官分别承担起的重任。从人的感知出发,就是关注如何引导学生写作的过程,关注学生的每一次感知,积累每一次感知都是习作的一部分,感知过程就是习作的过程,感知多了,习作原材料也就多了。从人的感知出发,就是联系生活实际,教会学生观察生活。我们常说“留心处处皆文章。”那么如何留心呢?还是靠多感官全面细致地感知生活中的事物。只要可以感知到的事物都可以成为写作的对象。从人的感知出发,就是从人的真情实感出发。学生调动了眼、鼻、手、耳、口等感官感知事物的同时,也在用心感受,写的作文就有了真情实感。从人的感知出发,写作文不再只是坐在椅子上冥思苦想,通过感知把枯燥的作文形象化,作文成了可看,可听,可闻,可触,可尝,可感的形象。
自从对学生进行感知训练,我在习作课上对学生引导也更有作为了,学生也一改往日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局面。我常常把一粒糖果,一个桔子,一个鸡蛋……带进课堂,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感知物品的形状、颜色、声音、味道、结构、质地等。或是组织学生玩游戏,举行一场比赛,引导学生感知活动的过程。这样一来,既调动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又解决学生没东西可写的问题。
作文感知能力训练关注人的感觉,充分挖掘对人,物,情,景的感知,再把感知的内容加以整理,用文字表达出来,即是作文。经过反复的感知训练,学生对生活中事物的感知能力也逐渐敏锐起来,感知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也就是习作水平提高的过程。
田玉老师的作文感知能力训练和思维能力训练博大精深,虽然只学了点皮毛,但已经很受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