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苏州中考数学考试考点分析
2023-08-12 09:15:00辽宁中考数学考点总结
2023-08-11 20:28:55临沂九年级数学考点
2023-08-04 17:52:42辽宁中考数学考点分布
2023-08-18 09:56:33达州中考录取率多少,各高中录戎数线统计
2023-08-05 23:03:19广安中考录取率多少,各高中录戎数线统计
2023-08-07 10:01:37宜宾中考录取率多少,各高中录戎数线统计
2023-08-18 05:38:08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作文七篇
2023-08-13 14:29:58苏州中考数学考试考点分析
2023-08-12 09:15:00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七单元教案文案
2023-08-09 18:48:21辽宁中考数学考点总结
2023-08-11 20:28:55
福建省中考数学考点梳理
福建省中考数学考点梳理
角的平分线
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等腰三角形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对称定理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定理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定理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直角三角形定理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判定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中考数学考点梳理
点的定理: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点的定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角的定理: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角的定理: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直线定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直线定理: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几何平行
平行定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证明两直线平行定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推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三角形内角定理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全等三角形判定
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边角边定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角边角定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边边边定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斜边、直角边定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中考数学考点
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1)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和为90o(互余)
2)直角三角形中30o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4)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5)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若一个三角形中,有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
1)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SS、SAS、ASA、AAS、HL
【观察这五种方法发现,要证三角形全等,至少要有一组相等的边,因此在应用是要养成先找边的习惯】
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面积、周长、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都相等
3、分析、证明几何题的常用方法:
1)综合法(由因导果):从命题的题设出发,通过一系列的有关定义、公理、定理的应用,逐步向前推进,知道问题解决
2)分析法(执果索因):从命题的结论出发,不断寻找使结论成立的条件,直到已知条件
3)两头凑法:将分析法和综合法合并使用,比较起来,分析法利于思考,综合法适宜表达,因此在实际思考问题时,可合并使用灵活处理。以利于缩短题设与结论间的距离,最后达到完全沟通。